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
发声时听着自己的声音干净明亮、口齿清晰、音色优美动人;
但一听录音却发现那里面的声音不仅粗犷、陌生,还沉闷、含糊,可谓难听至极。
然而,扎心的事实是,生活中你身边的朋友、家人所听到你的实际声音,就是录音中你认为难听的声音。我们之所以自己听到的声音会和机器录下来、别人听到的声音有区别,是因为我们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和空气传导共同来接收的,但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,因此以骨传导的声音为先;而他人以及录音则是经由空气传导最终听到的。空气传导会弱化我们声音中的高频部分,衰减声音能量,因而会比我们自己所听到的骨传导的声音“闷”一些。
但实际上,空气传导的声音是更为客观的,所以作为有声语言行业的从业者,我们的发声是为了要让空气所传导的声音有更好的表现,而不是自认为的声音好。因此,练声的时候要以空气传导的声音作为依据,认识自己真实的声音。
只有了解了自己真实的声音情况后,我们才能找到自己声音中的不足之处,“对症下药”,从发声方式、呼吸共鸣、音色优化等多个方面根本化、系统性地去解决我们出现的声音问题。此外,正确认识自己的声音还有助于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、戏路,避免了音色认知错误导致的“声不配角”,影响到配音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。
由此不难看出,认识自己真实的声音是我们能否配好音的关键之所在,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还原自己真实的声音呢?
01.手机录音
这是最简单的方法。我们可以在练声时将整个过程录下,结束后直接开始听录音。这个时候,我们往往还残存着之前练声的控制感受,因此在听录音的过程中,一旦听到不和谐的地方都会为下一次的练习提供改正的方向。
但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。一是需要我们大量、长期地听,对我们的听觉判断力有所要求;另一个就是它无法立即监测到错处,纠音的难度有点大。
正所谓“口耳之学,耳朵先行”;只有能听出声音的问题,才能改善发声的毛病。可在日常练声时,我们常会因为“多看效应”而误判、脑补自己发出的声音,自我感觉过于良好,从而削弱了练声的效果。所以,打磨耳朵,提升辨听能力,以此来分辨出自己声音的问题,找到改进方向势在必得。这时,需要我们通过设备来建立实时监听耳返,保证在出声后耳朵可以立即听到。
02.实时监听
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,能够满足我们实时监听的设备越来越多。像是一些手机软件就有实时耳返的功能;此外,电脑、声卡、话筒和耳机的设备组装也可以实现实时监听的效果。
我们只需要在练声时即时收听自己通过空气传导所发出的客观声音,在出现不恰当的地方及时调整,并且记住正确的方向,避免下次再犯即可。值得注意的是,切忌沉溺于设备升级,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;购买的设备只要能正常使用就行,毕竟你的声音并不会因为你的设备贵而变好。
03.手势耳返
如果你觉得硬件设备太贵,又想图省事的话,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手势建立实时耳返来监听自己的声音。
五指合拢,手掌微微弯曲呈拱形;一个放在嘴前面,一个放到耳朵旁边,用手建立一个嘴巴到耳朵的通道,提高空气的传播效率。注意手不要紧紧贴在嘴和耳朵上,都稍微保持一点距离;此时你听到的声音,就与你真实的声音十分接近了。
但无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时监听,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练声时要动脑子,将注意力放在听力上,不断地做出调整,才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真实的声音,让预想的声音自如发出,实现发声与听力的统一,提高我们的配音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