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声,是汉语中的一个音韵现象。相信大家在学习拼音时也一定有接触过这个概念。但是,你真的了解轻声吗?轻声又是如何发出来的呢?
一、什么是轻声
先让我们来看看汉语中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轻声。例如,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等单纯音节词语中,第二个字往往都带有轻声(即不发音),而“水”、“火”等词语则没有轻声。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轻声呢?原来,在中国古代语言演变过程中,随着发音方式的改变,有些原本需要发音的字母或音素就逐渐被省略或缩减了。其中有些就演化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“轻声”。
二、如何发出轻声,那么,在实际使用中要如何正确地读出这个音呢?
1.音调:汉语拼音方案规定,“轻声”用数字5表示,并放在韵母后面。例如:māma妈妈,bába爸爸;dàn shēnɡɡāo dǎn luò蛋升高蛋落。
2.发音:发出轻声时,口腔和舌头的位置与读音相同,但是不要让声带振动,也就是不发出明显的声音。例如,“爸爸”中第二个字“ba”的发音嘴唇、舌头和齿龈的位置仍然和第一个字一样,但不要有声带的震动。正确地念应该是“bābɑ”,其中“bɑ”带1声调,“bā”中第二个字“a”带5声调。
三、注意事项
1.有些汉语方言并没有轻声这种语音现象。例如福建话、南京话等,这一点需要在学习方言时特别注意。
2.轻声只存在于单纯音节词语中,在多音节词语中不存在轻声。例如:“椅子”、“桌子”等都不带有轻声。
总结通过以上介绍,我们对汉语中的轻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正确地掌握和使用轻声可以使我们的发音更加准确,并且也能够避免因为错误发音而产生误解或尴尬的情况发生。